同修:上次连线,排脏阶段。我观自身如一潭清水,无脏可排。白光进入,观身既是白光,与白光一体无分别。因平时做修葺较少。这种对吗,是不是属于自作聪明。应老老实实按修葺音频的引导一步步来?
默师:排脏的时候你觉得没有脏就没有脏,这个不用执着每次都有脏,有的时候是真没有脏,有的时候没有脏是假象,但是时间长了终究会有东西出来。某一次你觉得都挺好,那个状态挺好的,那就是没有,不用非得执着于音频的步骤,或者是执着于所有的人都排脏了,只有你没有排脏。这个都没有关系,把眼睛从别人身上拿开。
同修:我们正处在破我执的基础阶段,目的是到达如来藏。眼耳鼻舌身都是假我,用心观察自己起心动念是关键。不知我的说的对不对,还望老师指正,感恩默师,感恩同修们,阿弥陀佛。
默师:这个东西,再换一种方式解释,我们现在有自己的振动频率,对吧?我们慢慢的升频,可能会上到更好的频率感受到喜悦,不仅仅是平常生活中这种感觉,可能会感受到勇气、喜悦。再高一点感受到慈悲,从慈悲感受到就像开悟的那种状态,到最后我们可能是我执去掉之后,可以跟所有的一切同频了。有的时候我们追求跟菩萨同频,但是跟菩萨同频都不是究竟的,究竟的是什么?是跟一切同频,当跟一切同频共振的时候,那就会怎么样?就什么都有了,对吧?就会不执着于任何的频率,所有的频率、所有的振动,所有的一切都是你。但怎么样能达到这个状态?
首先你不能有分别心,有分别心,你怎么同频;你不能执着,不能执于自己,不能执于某一个东西,执于某一个东西怎么样同频,怎么样打开,怎么样无我,无我了之后,才能跟一切同频,也不能有妄想是吧?有的菩萨他是有妄想的,妄想他也成不了佛。
同修:我基本上不读佛经,背的最多的就是金光咒,偶尔读下清静经,也在试图弄明白其中的意思。有些道理我也是从生活中悟出来的。感觉不应该太执于经书中的意思,只要是弄懂其中的含义,然后去做,这样想是不是对的?
默师:阶段不同。如果在某一个阶段,你觉得我现在没有想读佛经,我喜欢清静经,读清静经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一种振动,能感受到一种频率,我觉得他对我当下是有益的,你就读,不用非得人家都读什么了,我就该读什么了,自己一定要回归到自己,知道自己要干嘛,一步一步要有计划,要知道我们达到最终的目标是需要什么,从你现在的位置到你要达到目标的位置,差距在哪里,每一步都要干什么,自己计划好。经文我还是建议要读,但是要看怎么读。
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你未来到底是要干嘛?我们是要成就自己,再成就别人,这很简单。要出家吗?没有要出家吗?我就问自己这个问题,没有要出家,要成为佛学或者宗教专家吗?也没有。也不会说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人肉的知识宝藏,人肉的图书馆。不出家,不成为佛学者,不成为宗教专家。在这两种情况下排除了什么呢?第一,不用排除我要把家人什么要搞一搞,这个都没有了,要履行人间责任,那就落实到很具体的事情。怎么样履行人间责任?肯定要有智慧。其实修行跟在家履行人间责任一点都不冲突,而且所有的高僧大德,他们也读经,但是他们本身是具备智慧的。我观察寺庙,他根本就是企业化管理,一个道场你要想发扬的话必须企业化管理,不企业化管理的话,不经营的话,道场是不会发展的,不发展,那么你结缘的人就非常有限。
每一个高僧大德如果在人间入世的话,都是很厉害的企业家,都不次于马云、马化腾、比尔盖茨。而事实上这些大企业家也没有亲自去管理企业,各个部门都不是他亲自去管理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领袖。
一个企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企业家担当的是一个精神领袖,跟宗教创办人是一个意思。生活中为什么我们要锻炼?既然我们选择了入世修行,为什么要先把人间责任尽好?因为异曲同工,智慧在哪都是一样用的,在哪一个方方面面都是一样用的。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智慧的人他干什么都好,没智慧的人干啥啥不行。
咱们从最开始把自己的各方面都提升上去,之后再开始修,所谓的宗教方面的修行再开始,欲先尽其事必先利其器,先把自己的灵,自己的智和慧做一个这样的动作,然后再谈修行。带上这样的智慧,带上人间的资粮,去读佛经,去干什么,一通百通,就比较能够融会贯通一些东西,可以融会贯通一些东西的时候,就不必尽信其说,并不是你读什么都信,而是你并不必觉得我要把天下的书都读尽,才能够成就,这个绝对是错误的。
你说的也对,并不一定非得去读这些东西,但是这个知识还是得有,同修一直跟我说,让我分享我读经的方法,首先我觉得我自己有一个优势,在这么多年里以来,我把自己的定位是非常的准确,我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
我并不是一个学霸,并不是一个记忆力特别好的人,尤其是女人生完孩子之后的记忆力更差,本身对于背佛经这件事情我是非常排斥的,而且在上学的时候,对背诵课文也是非常排斥的,我觉得这是非常蠢的行为,当然这是有一点我执跟自负,但我始终觉得背诵是一件非常那个的事情。
心经是我接触的第一部经,后边第二部经是什么,好像是金刚经,我就发现,因为当时所有的师兄们都会背大悲咒,但背大悲咒我都比他们背的慢,人家都背过了,我也背不过,后来到后边好多好多次才背得下。心经我就背得快一点,因为心经太简单了,就相对来说背得快一点。
那时候师父就要求我们背经,然后我说既然别的经都背不下的话,我就一直背心经,然后我就越背越有味。再到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用一经摄百经。这就是我的方法,因为我无法像其他师兄一样去背那些东西,你让我硬背我背的下吗?肯定也背的下,你下功夫都背得下啊,你有脑子就能背,是不是?你又不是没脑子,所以那个东西不是做不到,是我不想,而且我也不擅长。
我就用一经摄百经,我读任何的经、师父讲任何的法、接触到任何的东西,都往心经上扣。就是说这个东西在心经上对应什么?后来我就慢慢地发现:心经,其实所有的人都说它讲空性的,它只是怎么着的,它只是佛经里面的某一个宗派,某一个方面,并没有涵盖全部,没有涵盖佛学的全部,但是我不这么认为。那是因为真的一个东西深入了深入到了最终极的位置的时候,都是包含全部的。就像我们任何一个人,修成了之后都是佛是一个道理。
所以我就用心经摄所有的经,反正我也记不住,经看完了之后我就先扫,读经的话我第一遍肯定是扫的,我不会卡着字去看的,扫一遍我大概知道什么意思,然后再第二遍我再重点看一看我扫的第一遍里面我感兴趣的部分。第三遍,最多三遍,我大概再熟悉有一些觉得不是很了解的,再重点看一看,然后我就会把她对应到心经的某一个段落或者某一个字上,或者说对应到某一句话上,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最后的结局就是让我加强了对心经的信心,因为我已经用它去摄百经了嘛,涵摄百经,又涵摄生活中的万事万物,我所有的体悟感悟都用到它,包括我去杂念、入静,遇到事情,这个事情该怎么处理?同修们提问我问题,我该怎么办?我在想我要怎么帮他,我都到心经上去找。
你说我读佛经了吗?好像是读了,也好像没读,我好像是知道里边的内容,但是也好像无法讲的那么高深去背给谁听。但是你要说懂吗?知道吗?我相信我知道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一直在进步,开始到今天10多年,一年一年的观过来,我觉得自己进步挺大。所以我认为我应该是都通晓了,也应该是一直在实践,而且实践的不管好与不好,我尽力了。人家说你读经了吗?我读了。人家说你读了什么?我说就一部心经。但是你说其他经我看没看,其实我看,但很多经我也没有看完,什么名我都不记得。
妙法莲华经我其实也就是跟着拜,也没怎么看完,楞严经也没怎么看完,到后边五十阴魔,其实就是五蕴皆空,你只要记住五蕴皆空,就不会有什么,就知道五十阴魔不是证得了什么果位,它只是一个相而已。因为五十阴魔就是从五蕴衍生出来的,每一蕴生出十个阴魔,总共就五十个,所以我就没仔细看那五十个是什么,但是你要知道她里边说了什么,这样的话一旦别人需要你的帮助或者你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查经。
查经现在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们现在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不断往外创新,往外发掘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其实很多东西都已经相对成熟,我们要怎么样运用,怎么样更巧妙的查阅。所以,一旦有一个东西的时候,你要能对应到某一个东西。其实心经对我来说就像一个总的索引,就像一本书的索引页一样,到后边需要查什么的时候,我会根据索引去回忆一下,大概什么经上可能会讲到,就再去翻经去查一查。事实上我需要查经的时候也比较少,现在想想这一年查了有四五次,就这样。
因为我本来自己是不查经的,但是因为有的同修他问我的问题,我怕跟人家说错了,就会想到大概是哪个经,就快速的去查一查,确定一下我想的是对的,然后我再跟他说,再变换说法,按照我的理解去再跟他说一说。反正这些都是先分享给大家借鉴,我知道有的同修最强大脑就很厉害,人家看到了很多东西都可以记得,我这个方法就未必适合他。如果你像我一样脑子不是很好使的,这种人可能就需要用一些其他的方法来弥补不足。
为什么说法执的我很害怕他们,因为他们老背经文,就是那种人肉经文图书馆,然后一什么,他就说什么经。那些理的东西看起来又很高深,但是事实上那种高深的东西,其实就是很简单,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说起来你就会觉得特别那个什么,所以跟那些人我就不是很同频。看着他们说就说呗,以前好几个,每个群里都有一个,咔咔的经文一套套的就背出来了。所以我还有一个建议,如果你读经也好,或者是用心经也好,或者用其他的你喜欢的经,你觉得用起来很好用的话,也可以这样,或者是你读其他经觉得我就是不理解,我搞不太定。其实可以用背诵的方法,你就一直背,背到哪天有一个什么事让你突然想起来经文的这个内容能跟你现实中什么事情给对应起来了,那也就能开窍了。
同修:心经是我第一部接触的经,第二部是金刚经,这点同频了。
默师:事实上净土宗本来比较普及的就这些,净土的话,也就是心经、金刚经,华严好像也有,有一个在家居士写的叫《维摩诘经》,也还有一个我都忘了,我的记忆力是一点都不好,但是你要问我一个什么问题,我不知道,我就天然的知道哪部经里面能够查到答案,我会先用自己的说法表达出来,定位到应该哪部经里面会有这个内容,可能跟我累世的累积也有关系。另外很多宗教也是,她里边的一些知见,我天然的就知道这个是对还是不对,确实是跟前世有关系,还有很多现实中的一些事情。
这一次结缘,有些同学私下问我说你到底是不是看了什么书才知道这些,你去哪知道的?跟大家讲心里话,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我怎么知道的,所以咱们这个累积确实是很重要,前世的累积,我觉得灵魂修葺特别重要,他真的是会把你前世积攒的一些智慧让你慢慢的显现出来。这个方面我没有必要刻意地去谦虚,不必虚伪,就实实在在的说,大概这几年,心经也是开启我的智慧了。这个人一说这个事或这个人一做这个事,我就是天然地知道这个事是对或者不对,他应该是怎么样的。
经常说了之后,那同修就跟我说,默师什么什么证实了你说的这个话,这个同修又告诉我这个是什么证实了,你说我是从哪知道的?我认为真的可能就一通百通,就是天然的、你的定向思维或者是你的什么东西开启了,它就是知道。
后来可以出体了以后,我觉得也是挺开眼界的,去不同的维度感受,渐渐的时间长了之后,又把以前的很多东西给巩固了,以前想过的没有证实的,或者是以前根本就不知道的,现在又慢慢的开启了一片新的领域,再结合现实中本来拥有的知识,跟到灵界开辟的领域,感受就会更全面一点,更丰满一点。
再回到经,大家看佛教早期的经典,会发现其实佛陀他本身讲法,人家是讲得挺生动的,用的各种的类比、比喻也都是很生动的。阿姨也说了,说佛陀这个人是很幽默的一个人,他也是很亲民很幽默,很会做比喻,很会讲故事的一个人,他就像个故事大王一样。那个时候很多没有文化的,很低层、低阶级的,还有小孩什么的,他都能度。后边因为他也吸引了一些比较有文化的,再后边他弟子们在给他结集经文的时候,早期接触的一些都是比较有文化的人,所以他比较学者风的经文慢慢地就形成了。初期的话,佛陀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学者风的人。他终究也是累世的积累,再接触了其他的外道的知识之后,就把内心的东西,他的见地给点醒了,醒了以后,他才把很多的累世东西给散发出来了,才有了我们现在留下的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