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关键字
登录/注册
公告: 净舟文化
第九识第十识


西莲:师父哪天有空能讲讲五行吗?我都不知道自己五行是啥?喜啥忌啥?

默师:这个看易经就好了,我也不是专家,我擅长取相

西莲:好的师父,易经看懂不容易。

默师:喜欢这些看黄帝内经也可以,比较通俗易懂。

颍川农夫:师父!如果有空给我们简单讲讲九识十识吧。虽然听不懂,也让徒弟们了解一下这两识是怎么样的存在。

默师:好,我回一下农夫说的第九识第十识。我知道有这个存在,为什么没跟大家说呢?我认为这个意义并不大,但他提出来了,你们想知道的话我简单的说几句。

第九识和第十识,它的争议要比眼耳鼻舌身,到末那到阿赖耶识的争议大的多,而且有一些互相矛盾的地方,经文上的说法差异也比较大,包括起的名字我都觉得有点问题的。它主要是藏传的密教里边的说法,我个人觉得它未必是释迦牟尼的东西。可能后人的解读当中生成的。如果说你是较真儿的,要抠字儿的,要清清楚楚的那种人,你可以仔细去抠这个。

其实我们金刚经完了之后,我们还会再讲唯识派的经文包括楞伽。楞伽里边儿好像有提到第九识,但第十识基本上都没有提到了。对于我们汉地来说,第十识等于我们的禅,不可说之禅。那么我不愿意说它,因为我们比较推崇的是转识为智,所以它只要是涉及到“识”这个字的话,我始终觉得它是在迷,在迷中,在因地的东西。第九识你可以说是因地,但到第十识的话,它已经不是在因地了,可是它依然也叫做第十识。所以我不是很喜欢这两个东西。那第九识在藏地他们叫阿摩罗识,它有很多名字的,也叫无垢识,也叫多一心识,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起了这么多名字Anyways。第九识它是说菩萨也就是汉地里面,我们讲阿赖耶识,迷了是阿赖耶识,悟了是佛性。那它为什么出来这个第九识呢?这个第九识是专门针对圣位来说的,就是说菩萨特别是等觉如观音菩萨、文殊菩萨这种,还有一丝无明未破的这种,有一丝真妄的菩萨而设立的。后边儿这种算是个等级之分吧。

第九识阿摩罗识,它也叫无垢识,也叫真如识。虽然是叫无垢识,但事实上这种无垢……我今天说的不一定百分百正确,但是我在很多年前,对于这个九识第十识的理解,就是这么理解的。我告诉大家一个更简单一点儿的理解方法。我这种方法是我自己的,我希望没有误导你们,如果你们很迷惑这个东西的话,你可以试试着用这个思路来想。

咱们不是说佛有三身嘛,佛性,也就是说阿赖耶识,第九识阿摩罗识它不是说是一个真妄,还有一丝真妄,还有一丝的无明未破,是一个等觉菩萨,就是高级圣位菩萨的一个境界。到了第十识,第九识叫多一心识,然后第十识好像就叫一心识,所以也叫不二识,所以说我怎么理解?我把这个东西一旦转了理解了之后,我这个九识十识,我就再也没管它们过,就放下了。

就说这个阿赖耶识,迷了是阿赖耶识,悟了是佛性对吧?那么佛有三身,佛性它是有很多各方面的,也包括如来藏,它有它“有”的一面,它有它“空”的一面。那这个第九识就是偏“有”的一面,到这个第十识就是“圆满”的一面,你也可以理解成这个阿赖耶识是偏“有”的一面,到第九识是清净法身的一面,然后到第十识是圆满报身,这个圆满报身不是说你想的这个佛的这个报身,就是真正的禅不二之法门。

一乘法门就是第十识,一乘法在藏地就是第十识,也可以这么理解。所以你看你要理解几个方面,其实这个也是有争论的,一方面你可以觉得阿赖耶识是“一切迷”,悟了就是佛性显现,自性显现,就是“如来藏”。另一方面,如果你要加上第九识,第十识的话,那么这个阿赖耶识,第八识,第九识、第十识你可以理解成为佛的三身。由佛的三身可以演化第八识,第九识、第十识。

那师父你说这个第九识第十识是“一切有”什么的,那为什么第九识它叫做“无垢识”?问题就在于这儿,他们自己在说的时候是有矛盾的,把它叫做“无垢识”,同时又叫做“多一心识”。也就是说,在“一心识”时是真正的如来藏空性的话,它叫做“多一心识”,它跟“无垢识”是有一点不是很恰当,但是我们可以把“无垢”理解不住相。

把第九识理解成“清净法身”也可以,把第十识理解成“如来藏不可说之禅”也可以,它有一切有它有一切无,完全就说“如来藏”也可以。那么也可以理解成阿赖耶识是“一切有”,它是种子库,然后到第九识是“清净法身”,到第十识不可说之“如来藏”,就是禅、一乘法、不二法门,因为它也叫不二识。

所以我们在了解这些义理的时候,有一个关键,你一旦跟它绕进去了之后,你就会进入学者的行列。学者的行列是干什么,诤和辩。那他们就开始理顺,开始这个把所有的经文拿过来,就像写论文一样,根据这个经,根据那个经,最后缕顺出来比较清晰了,这个是应该是什么。另一个学者又会从另一个角度讲,根据这个经,根据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到最后缕顺出来,我认为第九识它是怎么一回事,第十识它是怎么一回事。

但是我是真心觉得我们到第八识就足够,到第八识之后,佛的三身了解透了就已经足够足够了。那么至于你说第九识有真妄,菩萨有真妄,所以那是一切有都可以。一旦把这些东西都通了之后,有一些佛的名相,你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理一理就好了,不要因此而产生执念和痛苦,也不要让自己的脑袋在这件事情上打结,这是毫无意义的,这个对于我们实修是一点儿意义都没有。

像农夫他问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是在打妄想,他在打妄想,这个也是一个很好的表法。如果有时间顺道给我们提一嘴,反正我们也用不到,但是也是想知道,提一嘴这其实就是打妄想。所以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起心动念打妄想不累吗?打妄想也是一种消耗,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你自己本身要把打妄想的这个点,这个起心动念,自己去抓住。为什么你要保持一个观的状态,妙观察的一种心态,就是这样的。那如果今天我讲到八识了,说师父我还听过有第九识第十识这个是怎么一回事儿?这个就稍微好一点,这是在一个环境当中跟师父的一个能量交互。像这种冷不丁的这种问题,就肯定是自己在瞎琢磨了,就过来问一问,这种属于打妄想。

所以我们平时在生活当中也是,我有一个经验,有的时候我跟领导之间也是这样,就是自己没事儿碰一鼻子灰,你知道吗?我的结论就是:工作太闲的时候才会找这种事儿,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不会找事儿。有时候太闲我一想,那个事儿是怎么着了?然后我就跑去抻着头去问领导,往往就会问出麻烦来,要么就给自己加了活儿,领导说,对呀,那事儿,要不然你就加点班,这样给自己加了活儿,给自己去找了事儿。要么可能给别的同事一个不小心戳到什么点,给别的同事带来困扰,还得罪了人,要么这个领导对这个事儿有他的看法的,你去这么抻着头问他,会觉得你很多事儿。

所以整体来说我的经验是,如果你在某一个时刻闲着没事儿,突然冷不丁的觉得想个什么事儿,或者做个什么事儿,或者去问个什么事儿,这个事儿八成不会给你带来好结果。

昨天我说大家可以修修禁语,不过禁语有一个事情就是要禁你的念头。我不是说农夫问的这个问题不好,我是借他这个话题说人打妄想,他这个就属于打妄想。打妄想往往是在你闲着的时候冷不丁冒出来的这个事儿是会带给你一些负面结果的,这是我的经验。所以有的时候,你一个念头起了之后,就赶紧把它息了完了,没有什么意义的念头赶紧把它息了。以后随缘有些东西,随缘它自然而然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投稿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