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师:扫了一眼同修找的《坛经》,偈子错了,身心颠倒了。所以即使我们找了一些版本,依然字标有不同,网上传来传去导致的。同版本也有字标区别,所以为什么有人护经护法,就是这些东西不能随便改编。你弄一点我弄一点,最后面目全非。
我还没时间看。昨天也是匆忙扫了一遍,没想到有大错。网上现在偈子敦煌版传两个版本、一个说“心是菩提树,身是明镜台”。一个说“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这个“心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太离谱了。怎么有人这样搞。那肯定还是看校勘,虽然麻烦很多,出错也没事,毕竟原文在。涉及文字,终究见仁见智,有原文都好说。
同修:真的没办法的。所以儒家来说就是《四书五经》被当作圣典,佛家就是三论十二部经典,不能轻易改动。但元、明时候出现随便改动而不做校勘记的情况很无奈。元代以前也有这种情况,但不明显。
默师:气死。人不能自作聪明。文学方面不说,但是像慧能祖师这样的悟道之人,他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能改,改一字就再也回不来了。
同修:追悼亲人的时候可以诵经吗?有什么禁忌吗?
默师:诵经回向没有禁忌,心是一切。
同修:没办法的,经典要流传,不靠文人是没法传下来的,但是真正信且懂的文人学者,真的很少很少。而特别有文学素养的,也不利于经典的向下流通及流传。很矛盾。
默师:对!做学问的终是凡夫境界,文字上下功夫,境界上始终上不去。但又必须倚仗他们传承,博士说的对。所以人不能法执,一定要经文看完就放,然后自己在生活中实践悟道。实修很重要。修完再回去看,就能纠错了。就算不能确切指出,至少会感觉到哪里不对劲。
真希望景博士在,今天这些太适合他了。包括以前所有法执的同修们,涛同修等,很可能就卡经咒里出不来了。最难!法执最难,不如白纸。所以法执的人我搞不定,看了文字就入相,外人说什么都进不去了,搞不定。
景同修年纪不小了,回回恋爱不成,也是因为照着书上写的谈恋爱。以前二群我说的有点狠,但确实是这样,很希望他快点成长。他的我执很严重。说咱们的群不像正经佛学群,但是我们的群从来就不是佛学群啊!
所以世界是他自己心的幻化,我不知道他为何先入为主认为我们是佛学群。不过他也觉得自己在群里这段时间,没那么执着了。也好,稍微有点改变就好。我的观点是,他对佛学的了解很表面,会背文字,知识量可以,但是没进去,甚至没进门。他是被佛学吓怕的文人,被各种戒律捆绑的文人。这些我都说过他,他放不下。很多学佛人战战兢兢。你们可以观察看,不仅佛,很多人迷到宗教里,变得战战兢兢,这不敢那不行。
【然此教门,立无念为宗,世人杂见不去,于念若无有念,无念亦不立。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离二相诸尘劳,[念着,念真如本性],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自性去念,须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
我随便从文中截取了一段。中括号里面的,我相信是后人校对加注的。然而……【然此教门,立无念为宗,世人杂见不去,于念若无有念,无念亦不立。无者无何事?念者何物?无者,离二相诸尘劳,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自性去念,须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将加注的东西去掉,再感受下!大家说说,不同在哪?
大部分同修体验的都很好。我再来随便截取一段,你们感受下。【若(修)不动者,(不)见一切人过患,是(自)性不动。迷人自身不动,开口即说人是非,与道违背。看心看净,却是障道因缘。】去掉括号里的。【若不动者,见一切人过患,是性不动。迷人自身不动,开口即说人是非,与道违背。看心看净,却是障道因缘。】体验下见地,有什么不同?
大家说的都挺好。你们再反观,在我没有提醒之前,没有这样做对比之前,你们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些了吗?是不是读起来还挺受用?
刘宁:感觉对于初学者加了好像更有助于理解,但是可能容易关注在细枝末节上,忽略了原本的主旨。
默师:不。是直接将初学者带到沟里去了。那么大家再想想,六祖本身就是中国人,中国人给中国人加注,都如此惨不忍睹。翻译过来的佛经呢?不加自己的理解,就不能流传了么?
同修:翻译过来的佛经更加掺入了翻译者本身的见地。
默师:对。基本上我们看到的中文佛经,就是翻译者本身的见地。所以,实修是最最重要的!
【惠能大师曰:“汝自身心见,莫着外法相;元无四乘法,人心量四等。法有四乘,见闻读诵是小乘,悟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行俱备,一切不离,但离法相,作无所得,是最上乘。最上乘是最上行义,不在口诤。汝须自修,莫问吾也。】这段说的很清楚了……【若不动者,见一切人过患,是性不动。迷人自身不动,开口即说人是非,与道违背。】迷人自身不动,说的是谁?说的就是那些单盘双盘,盘了又盘的,同时,所有不实修的,都包含在内,都属于自身不动的。天天泡在经书里的,求佛保佑的,这些都叫迷人。我们好好自省。
六祖说法,最大的特点,是本身就不着相。你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每一句结束,都雁过无痕。就算你有心有相,六祖的言语也如同吸尘器,或者有一股狠狠的能量,给你把相击破。
然而,加了校注以后,那个相很清晰,就是一部让人读了很舒适流畅又貌似非常有道理的经文,有时候还让你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心里想着说的真好说的真好。然而见地被局限住了。一旦见地被局限住,就是我们实修里最大的障碍,上不去,因为目标就错了。所以我给的结论,就是惨不忍睹。
【然此教门,立无念为宗,世人杂见不去,于念若无有念,无念亦不立。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离二相诸尘劳,[念着,念真如本性],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自性去念,须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我们再看这段。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呢?因为他心里的负担是:我要两两对仗!这一对仗就把见地直接从天上拉到地面。
【若(修)不动者,(不)见一切人过患,是(自)性不动。迷人自身不动,开口即说人是非,与道违背。看心看净,却是障道因缘。】这句更惨,要让人们修不动,并且不见一切人过患,还说这就是自性不动。基本意思就是要修成傻子。按照这个标准来,只有植物人能做到。若不动者,见一切人过患,是性不动。看看六祖说的,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我建议大家,把这个文档放在电脑里,仔细读,然后每一句有校对的部分,把它逐一去掉,感受下。群里到目前为止,所有法执严重的都已经不在了,也是天意。他们有自己的路,一切都随缘。六祖说的很清楚:见闻读诵是小乘,悟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法执最多在中乘,上不去。实修也有不同,普通实修是大乘。但我希望,这个群里的人,行最上乘。时刻记住六祖这句教诲:【最上乘是最上行义,不在口诤。汝须自修,莫问吾也。】释迦牟尼佛也说过一样的话。所以,这才叫依教奉行。而不依宗教和教义奉行。
我问大家,昨日我说念念放下。放去哪里?
张烨:放下是不住。
默师:无所住,而不是没有了。心无所住,自性定,就是禅定,处处禅,而非打坐。否则把两腿编成麻花都没用。但是我们在未成就前,可以用这些工具去辅助自己。所以我们现在的作业、功课,都是在了解自己,这样才知道如何下手自度。对自己了解,很多东西都可以放下了。再起修,就可以拨云见日。否则见地、境界都在天上,连梯子都没有,只能望着。
今天会布置五月的作业。新进群同修请确保四月作业已完成。哪有快速修这件事?灵魂修葺已经是相对的捷径了。
逆水行舟:有些人不信宗教、不拜菩萨,没看过佛经。但是,生活中言行举止就像弟子规中写的那样。是不是就是大乘修行?
默师:这里的“乘”你可以理解为根器,总共四乘,小乘,中乘,大乘,和一乘,一乘也是最上乘。阿姨之前说我的计划在这里实施不了,是因为她按照根器说,觉得绝大多数不适合一乘。但是修行有次第,众生是佛,不管怎么样,最究竟的目标一定要明确。这样大家出去到哪个法门,都只做一用而不着相。至于怎样一点点真正走到最上乘,我会写的。慧根有深浅没错,但是修行不能着慧根的相,要先坚定的相信自己并且明白上乘法之真意。这个目标明确了,种子有了,扎实了,轮回都不怕,未来终会发芽。
北北:默师对我们太好了。
默师:度人是度己,终是互相成就。我在这一年终于实修到了什么?是“无众生可度”。
张烨:【若不能自悟者,须见大善知识示道见性。】
默师:是的!这种东西在经文里是有的。差太多了。基本上会有“杀佛”的后果,想想那些翻译过来的经文,冒冷汗。
逆水行舟:默默布置的作业,都是让我们在生活中实修。这是默默传教给我们的法,对吧?
默师:在家人必须在生活中实修,没有选择。
张烨:想想冒冷汗,若因此慧根被断送,真是万劫难复。
默师:是的。所以我很想帮那些法执的同修,但是必须接受的现实是,搞不定,六祖之所以可以言语成经,是因为他不识字却与释迦牟尼佛同频,不过我们依然要感恩所有翻译经文送来中国的大德们!感恩不尽。
张烨:他们执进去了,很难去听别人的意见。刚强难化的众生也算一种吧。
默师:对,最怕法执,最需要小心谨慎的是白纸。所以我去年一年几乎都在观察,不敢轻举妄动。说深了,白纸就吓跑了。说浅了,白纸不痛不痒。
这一年我的体验是,当我觉得要度众生的时候,那是菩萨心。直到同修们表法,我觉得众生顽固不化,所以无众生可度,终须自度。然后再往后,我继续修,直到上次闭关,进步很大后,我发现这些进步来自于我的同修,那么其实同修们是佛,众生是佛,而唯我不是,所以我才觉得是众生顽固不化。从那以后,我就明白有众生可度,我是菩萨。无众生可度,我是佛。从此,我照见的,是众生是佛。
同修们各种花式表法,只为度我成佛。所以你们说那么多感激的话,我都不知如何回复,我的感激一直不知如何表达。这些阿姨也未必了解,所以那个顽固不化的,一直是我。
我不得不闭关了,很多事要做。闭关时长未定。但是连线共修那天会出关一下。此次闭关只在群内通知,公众号文章已经设定自动发出,一切还是原本的样子。同修们梦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