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关键字
登录/注册
公告: 净舟文化
阿赖耶识及“我执”等

同修:灵魂修葺,首先我要知道这个灵魂是什么,我理解的就是自己的灵魂,也就是我多生累劫带着的这个。修葺,就是让这个东西变得越来越纯淨!总而言之,就是克己,让自己的灵魂变得纯洁、干净。也许这就是修行?

默师:好问题。灵魂就是在阿赖耶识在因地的种子长成的末那识,对于我们一个鲜活的人来说,末那识和大脑结合形成意识。所以意识没了,三维世界的“我”就死了。但是种子在,末那识依然会应缘轮回。灵魂修葺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的表现来寻根(末那),找到自己的真正意念,然后再去寻种(阿赖耶识)。“高我”是那个圆满的自己(自性,如来藏),等我们与高我的距离越来越短,重合,阿赖耶识彻底转成如来藏(圆满成就)。

这些“识”在我们肉身都有相对的位置。为什么说灵魂修葺这个工具好,因为人们念经也好,守戒,甚至修炼接通什么宇宙能量,都不能解决问题:事情来的时候我依然起念,道理我懂但我忍不住。——这是因为我们心里有很多坑,不够圆满。所以嘴巴上修行修行,脑子里都是法,但一考试就完蛋。

但是灵魂修葺可以让我们真正圆满,把坑填了。我们满足了,再往上走,就简单多。如有的人很贫穷快吃不上饭了,你让他放下,很难。得先解决了温饱问题,他才有能力思考放下这件事。所以我们的灵魂是残缺的,残缺的灵魂有所求,起心动念是必然的。但我们无法在三维世界获得真正的圆满,只能获得相对的圆满然后追求究竟圆满成就。问题就是这个相对的圆满都好难了,究竟圆满只是个传说,所以一亿人念经,也只有一个人真正成佛。

大家用各种宗教方法“教育”自己,去圆满。没用的,不是真功夫。修葺好在一旦起效果了,发现自己不知不觉起心动念当中有改变,就会生起大信心,原来内求这么甜,这一念转,就彻底转向了,这就是真修的开始。所以很多人嘴上说内求,变成用“法”“戒律”向内自我绑架更严重了。连一个正常人都不是了,还不如以前。我们现在还处在找自己真正的心念的阶段。有很多人在这个阶段就卡很久。从小蒙蔽自己习惯了,被环境教育着,已经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起心动念是什么,到底渴望的是什么想吃糖,这个想法来源于只是想尝尝甜味,还是小时候吃糖一直吃不到如今只是满足这个而并非真的爱吃甜。等等类似情况,还在迷失中。

图片转文字:

平湖惊雷:默师好久不见,偶然拜读了你近期的文章,有些感慨,恕我不自量直言号召大家修心这点,你能得99分,但是那些“研究表明”减分39,未触及真理(个人以为)。易是古代科举必备科目,很多高居朝堂之上的都会测算,而且精通易学者最终大都归于黄老。至于命理这块,我认为有两个用处,一是逆境时给人希望,二是顺境进取,逆境自守。

无意争高下,只是觉得有时候精神领域强大的人之间,不同的看法更能碰撞出互相促进的火花

默师:不解决根本问题饮鸠止渴没有意义。精通易学不代表摆摊算命。

平湖惊雷:摆摊的叫江湖派,真正精通的一般是书房派

默师:易学的终点也是道。但很多人在半路。算命的给人算命的,都在半路。我说的是真的就是算命。所以研究可以不要算命没好处

平湖惊雷:我指的当然不是那些以此糊口的

默师:我写的就是以此糊口的,告诫他们不要。你看到的是你心里的折射

平湖惊雷:那也是他们的命运

默师:不是我写的。文章再看一遍跟你现在看的又不同了。我的意思就是你用十米的景象来解释我的意思,所以辩论没有意义各说各的。

平湖惊雷:(语音转文字)不不不,我指的真的不是那些,也不是说你文章给我的一些一些什么,我说的是举的例子不贴切,不足以说明就是事件真相的那种。

如果我用十米的景象来解释你的意思,那前面就没有那个修仙呢,为什么说修心能得99分放在前面说呢,那是重点但是你这篇文章据说有个很好的一个框架,但是那些细节方面却。

默师:有人看了觉得例子太贴切了,有人看了觉得不贴切。感恩分享你的想法。

默师:语音没听完。我知道他在说什么。

以下图片转文字:

默师:对。盲人摸象。末那识在搞鬼。所以争论没有意义。很多东西不同时期看,体会不同。

你有很多可贵的见地。但你是学术派。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祝你早日落地实修。离开法执。走到众生中,不要钻。

同修a:我是菜鸟外行人,所以默师说什么我都觉得很贴切。但如果我是音乐专业的,看到有人提出音乐方面的研究问题,哪怕他说多有理有据,我也会总想挑点骨头来说说,以表明“别以为就你懂,我也懂不少呢,你看!哼!”以满足我的傲慢心。

同修c:他辩论什么内容都不重要。

默师:对。他说的内容是什么,只对他自己重要。因为这些内容让他感受到“我存在”。只是这个心念他不知道。他觉得自己很喜欢默师,那我应该纠正和提醒一下默师。这是表面的心念。深层就是“我存在”。这是我执。但是这个很难挖出来。

同修b:他是执在对于命理派系非要区别于算命吗?而且还升华了命理学的意义?但是实际情况下,人性根本做不到,默师你文章不是有些吗?以命理学算出来了指导对方修行,目前没人上道。

默师:他觉得命理不是我说的那么肤浅,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但是他没有看到我特别写到命理值得研究,但研究易的尽头也是修行。所以每个人都只取与自己需求相应的部分,这个世界是我们的心的折射,是这么来的。

同修:我执就会避重就轻,与自己观点相悖的内容就视而不见,意识上也会告诉自己避开!别看!

默师:主要还是需要。某几个字激发起“我的知见”,其他字就都忽略了。因为我的知见如此真实,让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所以辩论越辩越明的少,越辩越执的多直到第三个围观的人,喊了一声你俩都在各说各的..…..…

同修:好巧啊,我今天刚好想过这个问题,发现自己有时起心动念深挖下去是为了证明“我存在”,别人的赞美或者心里因为感到被超越的焦虑,包括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质疑。

默师:能发现就很厉害了。


【参考文献】
投稿百科